【行舟党建】文化为媒促融合,国培研学探育人——西藏自治区国培项目培训活动在碧波中学举行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在这金秋送爽的日子里,来自西藏自治区“国培计划”中学党组书记研修班的近50位书记校长们,满载着教育共研的期许,共赴一场文化赋能育人的交流之约。9月18日,西藏自治区国培项目活动在碧波中学和吴文化博物馆举行。本次活动聚焦馆校协同实践、学科思政创新与地方文化育人路径,旨在推动不同地区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的互融互鉴、同频提升。本次活动由钱亮主任主持。
钱亮主任首先以学校与吴文化博物馆签约“馆校合作跨学科实践基地”为起点,系统梳理碧波中学“博物馆里的思政课”特色博物课程体系建设情况,清晰呈现学校在课程建设中的延伸路径,和与会者分享学校通过馆校合作全面把握跨学科育人实践研究的探索。
一·思政融文 课评共研
这是一堂特殊的双师课堂思政课,首先碧波中学的方港老师以吴文化博物馆凉州特展为契机,以“和而不同——藏在千年文物里的文化密码”为题给同学们现场授课,吴文化博物馆的吴婕老师带领同学们进入吴博特展“凉州”展的展厅,面对文物进行现场讲解,使抽象的知识更具象化,整堂课将理念学习与实地授课、实展鉴赏、实践创作结合,通过“超时空漫游”“吴地陶韵解码”“展览参观”“陶艺共融”等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在吴地文化与凉州文化的比较学习中,触摸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感悟和而不同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课后,苏州市职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傅济锋副院长和枫津实验小学金建明校长对本堂课进行独到点评。傅济锋副院长从理论切入,肯定本堂课的实践意义,并提出将留白的艺术融入课堂,让问题在学生的内心持续叩响的宝贵建议。金建明校长从“以器为媒”“从器至道”“文化可塑性的教学隐喻”“双向解码的文化理解模式”四个角度给予本次课程充分肯定。
二·思政实践 路径分享
唐晓蓉校长带来主题讲座“馆校融合 立德树人:碧波中学学科思政实践与探索——以语文学科实践探索为例”,从“时代呼唤,育人本位”“在地资源,平台搭建”“实践创新,深度融合”“未来展望,全面育人”四方面详细阐述学校有机融合地方文化资源,践行“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的路径。并强调学校将继续以开放的姿态,深耕文化沃土,瞭望育人星空。
三·行舟党建 文化解码

秦嵘书记以水文化为导引,围绕“基于学校文化的碧波行舟党建”,从文化兴校的缘起、创新和展望三方面,带与会者深入了解学校文化建构逻辑,详细阐述了学校文化内涵与发展路径的创新。“行舟”不仅是学校的党建品牌,更是助力师生成长的“精神航船”,也为此次西藏国培的同仁们提供一份可参考、可借鉴的文化育人实践样本。
这场跨越地域的教育交流,既是一次理念碰撞、经验互鉴的研学之旅,更是一次以文化为桥、筑牢教育初心的同行之约。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教育的高度,始终与文化的深度同频;育人的温度,永远和理论的厚度共振。未来,愿我们带着此次培训的收获与思考,将文化育人的种子播撒在各自的教育土壤中,以更开阔的视野、更扎实的实践,共同书写新时代教育协同发展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