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校园资讯>名师风采>详细内容

名师风采

【名师工作室】思行相济,研墨生辉——吴中区初中物理(秦嵘)名师工作室第十七次集中研修活动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9-09 11:40:13 浏览次数: 【字体:

【名师工作室】思行相济,研墨生辉——吴中区初中物理(秦嵘)名师工作室第十七次集中研修活动

为全面提升工作室成员的教学论文撰写能力与学术研究素养,推动教学实践成果向高质量论文的有效转化,8月17日,吴中区初中物理(秦嵘)名师工作室第十七次集中研修活动在碧波中学举办。本次活动由工作室领衔人、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秦嵘书记主持,全体成员积极参与。

 

Part.1

三步进阶 思践成文

 

descript 

秦书记的《从一堂课的设计到论文写作探微》讲座以示范课《长度的测量》为鲜活案例,生动阐释了教学实践转化为高质量论文的路径。秦书记强调教学设计与导入需深挖“思维含量”,着力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转化与进阶,并基于此凝练出“三步走”体验教学策略(自由走、牵手走、自主走),引导学生思维层层深入。秦书记系统梳理了支撑论文核心观点的四大关键来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评课、课程标准及参考文献等。并指出,优秀教学论文既是个人深度反思的结晶,更是可供同行借鉴的“行动指南”,鼓励成员构建“实践-反思-成文-再应用”的教研闭环,实现智慧共享与专业成长。

Part.2

破题立论 精修致远

 

descript 

王磊老师聚焦教师专业论文的核心痛点,从选题定位、科学写作、智慧投稿三大维度绘制清晰发展路径。选题须立足教改前沿,洞察热点,更要从日常教学的“真问题”与“深困惑”中挖掘价值;写作需严谨规范、逻辑缜密、言简意赅,实现从经验到思想的升华;投稿关键在于精准匹配期刊特色并重视审稿意见反馈。王老师以自身文章历经多次打磨创新提出“微主题”概念并成功发表的实例,生动诠释了“精修细改”的核心价值,清晰展现了“教学问题→研究选题→学术成果”的高效转化路径。

Part.3

互琢成玉 共研共进 

descript 

descript 

descript 

为即时应用所学、深化理解,工作室活动设置了小组论文互评研讨环节。成员们分小组对论文初稿展开深入研讨,围绕标题拟定、结构逻辑、语言表达及观点深度集思广益、细致打磨。秦书记深入参与讨论,在关键处给予精准点拨与建设性意见,引导成员们进一步提升理论站位、强化学术规范、挖掘创新亮点。活动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与导师引领的双重优势,营造了教学相长、互助共进的浓厚学术氛围,有效助力成员发现问题、拓宽思路、优化质量。

  

本次研修活动聚焦痛点、路径清晰、实操性强,通过专家引领、案例剖析与同伴互评,系统赋能成员论文写作能力。成员们不仅掌握了从课堂实践到学术表达的转化之“术”,更激发了精进热情,为产出高质量成果、实现专业深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成员心得

 

仇玉芳

本次活动成功搭建了教师教学研究与论文写作经验交流的平台。秦嵘书记的讲座深入浅出,展示了如何从课堂教学实践中提炼模式、生成高质量论文;王磊老师的分享则聚焦于论文写作的“硬核”技巧,特别是基于数据分析的选题策略和核心期刊发表经验。最后的学员互动环节促进了经验共鸣。本次活动有效激发了教师们的教研热情,提升了教学论文写作的信心和能力,对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牛源

本次活动聚焦教学论文撰写与发表。秦嵘书记以《长度的测量》为例,提出可推广的“三步走”教学模式及“实验观察→阅读参考→发表创作→批评研究”教研闭环路径,强调从教学设计、评课、课标及文献中挖掘论点。王磊老师分享了案例提炼、严谨写作及精研期刊要求精准投稿的经验。分组研讨探讨了选题独特性、方法支撑等困惑。活动营造共研氛围,助力教师将实践转化为论文,提升教研能力。

 

杨刚

本次培训深刻领悟“设计即研究”:课堂真问题(认知冲突、实验难点)是论文选题金矿,需构建“问题链”。发表有章法——选题应“小切口深挖掘”(如精析单课例),紧扣课标热点,并运用“三轮修改法”(自查→互评→编审)提升质量。研讨碰撞精进思路(如增前测、引新课标),将实践按“设计→归因→验证→成稿”四步法转化为论文,实现教研相长。

 

陆嘉晟

本次研修直击论文写作痛点,收获丰厚!秦书记《长度的测量》课例生动诠释了“三步走”策略如何深挖思维、促成实践到论文的转化,其梳理的四大论点来源和倡导的教研闭环为我指明方向。王磊老师从选题前沿性、写作严谨性到投稿精准性的系统指导,特别是“精修细改”的实例和“微主题”提炼,极大提升了我的发表信心。小组互评在秦特点拨下强化学术规范、激发创新思考。活动赋能我掌握转化之“术”,更坚定了持续精进、产出优质成果的决心。

 

邵俊

这次研修让我深刻体会到:写好教学论文,既要扎根课堂实践,积累真实的“教学素材”,也要学会理性思考,锤炼清晰的“研究逻辑”;更要乐于交流碰撞,借助团队力量打磨完善。接下来,我会把这次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论文修改中,让自己的文字真正成为教学思考的沉淀与延伸。

 

闻壹兵

此次研修让我对教学论文写作有了更系统的认知:1.扎根实践,积累素材:无论是日常教学还是班级管理,都要有意识记录典型事件、总结反思,为论文积累“第一手资料”。2. 提炼逻辑,提升理性。学习用理论框架(如教育心理学、教学设计原理)分析实践案例,让感性经验上升为理性思考。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