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校园资讯>名师风采>详细内容

名师风采

【名师工作室】指向育人方式变革的初中物理跨学科实践研究——吴中区初中物理(秦嵘)名师工作室第八次集中研修

来源: 发布时间:2024-12-05 12:33:04 浏览次数: 【字体:

冬序初绽,霜华渐染。11月28日,为持续深化课程改革,充分发挥跨学科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及其他相关领域的学习兴趣,吴中区初中物理(秦嵘)名师工作室在苏州市吴中区碧波中学(石湖路校区)举办了第八次集中研修活动,本次活动由工作室领衔人、特级教师秦嵘书记主持。

第一阶段:同课异构,各展风采

上午,碧波中学的牛源老师、胥口中学的杨刚老师和苏州湾外国语学校的郑志敏老师在初二年级各开设《对冰箱中热现象的探究》一课。三堂课均聚焦于初中物理跨学科实践活动,教学内容包含了美食的制作、食品的高效保鲜与保存、对冰箱内部结构的认识到环保意识的加深,给我们呈现了三节完美的示范课,也为我们接下来关于跨学科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了非常有效的指导价值。

85455823087e436db404090968ffeee5.jpgimg2 

牛源老师的课堂以冰箱为核心,巧妙地从一则冰箱广告切入,精心设计了五个教学项目:研究电冰箱内的温度分布、利用冰箱制作美食(如冻豆腐、冰激凌)、探究冰箱工作时外壳的温度分布特点以及深入探究冰箱的工作原理。整个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项目实施,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前两个项目以学生小组汇报的形式展开,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课堂上,现代技术与物理教学的融合得到了充分体现,如温度传感器、红外成像仪等先进设备的运用。此外,牛老师还精心准备了丰富的教学教具,包括在学生观看冰箱原理视频后,实物展示冰箱内部构造,让学生对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牛老师还精心设计了综合性实践活动评价表,充分体现了教学评一体化。

杨刚老师课前布置了两个学生利用冰箱制作美食的任务,课堂上带领学生们围绕冰箱工作时的内部和外部的温度特点展开学习和研究,最后一起探究了冰箱的工作原理。本节课科学引导、循序渐进的实施了跨学科实践,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整节课符合新课标理念,教学准备充分,教学架构清晰流畅,活动安排井然有序,目标达成率高。

郑志敏老师这节课,学生分组体验“硝石制冰”古法,追溯古人智慧,并融入《诗经》、《楚辞》文化元素,为科学实践增添人文韵味。各组展示自制冻豆腐、冰激凌成果,既深化物理理解,又激发创造力与团队精神。高潮环节,学生共同体验液氮、干冰制冷奇观,直观感受物理魅力。课程设计横跨环境、人文、医疗与物理,实现跨学科融合。本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理念。

第二阶段:导师引领,学员交流

午后,在秦嵘书记的主持下,各小组成员齐聚一堂,对上午三位开课教师就跨学科实践活动开展,新教材处理、课堂呈现模式等方面展开了自评与小组学员互评的深入讨论。这场交流会不仅是对课堂实践的细致剖析,更是智慧火花的相互碰撞与启迪,让每位参与者都能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和灵感。

img3 

img4 

随后,工作室领衔人秦嵘书记在评课中指出,本节课以冰箱中的热现象为主线,沿着热量传递的方向,思考发生了什么物态变化,提高站位,认识深刻。秦书记就如何上好跨学科实践活动课提出建议,应当用好教材,利用教材把物理问题与实践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用制冷解决生活中应用性,社会性问题。

img5 

第三阶段:专家讲座,立意高远

img6 

下午,陶洪教授为我们带来了《指向育人方式变革的初中物理跨学科实践研究》的讲座。

陶教授引领我们一同回顾了新课标的内容,通过生动具体的案例,对新课标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他特别强调,在初中物理跨学科实践方面,新课标表述得最为精准、实在,且极具操作性,值得我们深入研读。教授还将“实践”、“活动”和“实践活动”这三个词从定义到内涵到具体应用进行了全方位的对比和分析,让我们对这三个名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此外,陶教授还分享了他对于跨学科实践的几点深刻思考,这些见解让我们对初中物理跨学科实践的开展有了更加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教研先行,教以共进,研以致远,未来可期。每一次活动的参与,都是我们攀登教育高峰的新一步,它不仅让我们的视野变得更加辽阔,更让我们的心灵变得更为坚韧。本次研讨活动为工作室成员践行新教材中跨学科实践活动提供了实施样例和实践路径。后续,工作室将继续深入理论学习与课堂实践,积极探索新课标素养导向下跨学科实践活动的育人新路径。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