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舟讲堂】从困境到策略,以智慧点亮课堂——记新舟青年教师实践问题诊疗沙龙
一场“接地气”的沙龙,
一次“解难题”的碰撞。
这里没有单向的灌输,
只有智慧的众筹与温暖的同行。
聚焦 · 真实困境
10月29日下午,我校教科室精心策划的 “从困境到策略:青年教师实战问题诊疗沙龙” 在温馨的氛围中如期举行。活动特邀了六位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导师进行指导,为青年老师们带来了一场直面痛点、破解难题的思维盛宴。
共创 · 诊疗智慧
本次沙龙一改传统培训模式,化身 “教育诊疗室” 与 “策略军火库” 。活动伊始,一个关于 “迟到犯困且家长沟通失效”学生的真实案例便被置于舞台中央。这并非某个老师的独自苦恼,而是成为了全体参与者共同剖析的“公共病例”。
在思维的火花碰撞中,“理解而非评判,走近而非对立” 成为共识。老师们抽丝剥茧,探寻行为背后的深层动机;特邀的“导师班主任”桂红老师和蒋晓炯老师则画龙点睛,将零散的智慧梳理成一份可供操作的 “综合行动方案” 。
针对“脏话黄腔”“软硬不吃”等管理难点,沙龙设置“闪电策略墙”共创环节。全体教师自由献策,无论成败,皆成经验,瞬间汇聚成一面丰富的策略集锦。导师班主任崔雅老师和陈燕老师在此基础上,筛选出高效、创意策略进行深度讲解与提炼,指出“平衡是关键,构建稳定的课堂常规,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即学即用的“行为应对工具箱”。
赋能 · 课堂艺术
如果说问题学生转化是“破案”,那么课堂管理便是“导演的艺术”。
“在纪律差的班级,教学视线应聚焦何方?”——一场即兴的微型辩论瞬间点燃全场。正方反方各执一词,在观点交锋中,问题的答案越辩越明。
针对老师们的问题,吴琴老师总结了这场辩论:无论正方反方,都有其道理,但在教学中,我们要打破传统“非此即彼”的“二元思维”,顺势而为,灵活处理。
“情景剧演绎”将老师们拉回真实课堂 。从“讨论热烈收不回来”的窘境,到运用多种“收”的魔法高效回归正轨,老师们在实战演练中亲身体验了非语言信号、预设口令、程序化指令等具体策略的妙用,真正领悟了 “活而不乱,收放自如” 的课堂境界。班主任牛源老师更是指出,教师要避免简单粗暴地利用权威压制,而是树立规则,加强引导,用创意的方式转化课堂问题。
回响 · 满载新思
活动最后,唐晓蓉校长对本次沙龙予以高度肯定。她强调,教育的根本在于“人”的唤醒与点亮。唐校长勉励全体青年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用教师的个人魅力吸引学生;要充分激发并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在复杂情境中顺势而为、因势利导;更要时常叩问内心——我究竟要成为一名什么样的老师?” 她希望青年教师将此次沙龙的策略收获,内化为持续的教育自觉与人格力量,用智慧与温度点亮学生的成长之路。
沙龙尾声,老师们在“行动承诺”环节分享了各自的收获:
“我学到了与‘软硬不吃’学生建立关系的破冰点。”
“那个案例诊疗给了我处理类似问题的完整框架。”
“我明天就要在课堂上试试那个‘倒计时器’的安静信号!”
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智慧在共享中生生不息。本次沙龙虽已落幕,但思考与实践从未止步。我校秦嵘书记曾以诗寄怀,其“行舟已至水云间,前路漫漫亦灿灿;撑篙且向春风里,桃李成荫自可盼”的勉励,恰与本次沙龙“从困境到策略”的探索历程相映成辉。愿全体青年教师以此共勉,在教育教c学的漫长航程中,既脚踏实地破解现实困境,亦心怀远方追寻教育理想。
